印度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介绍
自2021年印度成为广受关注的《巴黎协议》的签署国之后,印度已采取重大措施,将气候变化因素作为政策制定的重点。《巴黎协定》是一项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196个国家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缔约方会议上通过了该协定。
该协议被视为多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因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所有国家都有义务为共同事业作出艰巨的付出,应对气候变化并适应其影响。本协议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
执行协议:
该协议的签署国需要开展以5年为周期的积极有效的解决气候问题的行动。根据该协议,196个签署国被要求在2020年之前提交其针对气候问题的行动计划,即国家自主贡献(NDCs)。而且签署国还需要在其提交的NDC中具体阐明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GHGE)应采取的必要行动。签署国应当逐渐适应气温上升带来的影响。同年,签署国还被要求制定长期的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战略(LT-LEDS)。然而,与NDC不同的是,LT-LEDS在本质上并不是强制要求制定的。
该协定还约定,要为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财政、技术和能力建设支助的框架。据观察,需要气候财政支持以降低风险,特别是因为需要大规模投资来显著减少排放。该协议还建立了一个技术框架,以全面实现技术开发和转让,从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协定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与气候有关的能力建设,并请所有发达国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行动的支持。
根据《巴黎协定》,签署国还需要在2024年之前建立一个强化透明度框架(ETF)。签署国应透明地报告在缓解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和提供或收到的支持方面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进展。它还应规定审查所提交报告的国际程序。
据观察,随着《巴黎协定》的签订,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城市和公司正在制定碳中和目标。电力和运输业是受其影响变革最大的行业,这反过来又为先行者创造了许多新的商机。据估计,到2030年,零碳解决方案可能在占全球排放量70%以上的行业具有竞争力。
印度的作用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碳排放国,其人均排放率约为美国的七分之一,到2030年底,印度每一美元经济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近一半以使其环境政策发生根本变化。根据其提交的NDC,印度已承诺将经济的排放强度从2005年的水平至少降低46%至48%。印度已将其可再生能源目标提高到450GW,并承诺将非化石燃料来源在其能源发电能力中的份额提高到至少60%。正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建议的那样,印度正在努力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以将总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下”。
在2021年10月于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印度列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承诺。印度宣布,到2070年印度将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到2030年,实现500GW非化石能源产能,且满足可再生能源50%的能源需求。印度还推出了一个太阳、一个世界、一个电网、国际太阳能联盟和抗灾基础设施联盟(CDRI),以在国际层面应对气候变化。
印度在隆重宣布2030年计划后,要求发达国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行动,从各个方面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并期待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提供支持。
此外,印度宣布它首次跻身气候变化绩效指数前10名国家之列。印度有望超过目前NDC设定的2030年减排目标和非化石燃料发电量份额目标,它也是唯一一个实现这一目标的G20国家。
结论
在国内,印度实施了各种规则和政策,以帮助实现其艰巨的气候变化目标。市场监管机构SEBI发布了《企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报告》(BRSR)。这些指导性文件试图分析并解决1000强上市公司的环境保护问题,但显然他们需要对风险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支持向低碳或净零经济的过渡。
然而,气候变化已经是一种社会责任,尽管存在一些障碍,但印度被视为与发达国家一样,在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方面具竞争力。现在轮到政府和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合作,通过制定和实施可持续投资政策,确保向清洁能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