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特许经营——有利可图的机会

介绍


据统计,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特许经营市场,每年有超过300家公司开始特许经营。目前,印度有4600家活跃的特许经营商,经营着20多万家特许经营店。从数据记录来看,区域品牌占印度特许经营行业的50%,民族品牌占34%,国际品牌占16%。目前,印度的特许经营行业估值为8000亿卢比,并预计每年增长30%至35%。特许经营行业创造了无数的工作岗位和机会,对印度GDP的贡献率为2%。印度最受欢迎的特许经营行业包括食品服务、零售、美容保健和医疗保健行业。


由于各种因素,印度一直是跨国公司的重要投资热点。多年来,麦当劳、星巴克、肯德基、必胜客、达美乐、Subway Dukin、Baskin Robbins和Zara等国际食品和零售连锁公司在印度市场站稳了脚跟。


一些意大利食品公司也选择这种商业模式在印度建立自己的品牌。像Little Italy这样的食品连锁公司在20个城市有超过50家分店。另一个名为De Pasta Story的食品品牌也在印度推出正宗的意大利美食。


特许经营的类型


特许经营模式分为多种形式和结构,例如


  • 公司所有公司经营(COCO)——由品牌直接拥有和运营。这种模式也被称为旗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特许人投资整个特许经营项目。
  • 公司所有特许经营(COFO)——在这种模式下,初始投资由特许人出资,被特许人随后出资承担其他运营成本和费用。
  • 特许所有公司经营(FOCO)——在这种体系下,初始投资由被特许人出资,之后由特许经营公司管理和运营业务。
  • 特许所有特许经营(FOFO)——在这种形式的商业模式中,被特许人从特许人手中购买特许经营权,并对业务承担全部责任,并向特许人支付约定的特许权使用费作为回报。

然而,在进入上述任何模式之前,有必要了解管理该商业模式的法律框架。


法律


《1999年金融法案》对特许经营一词的解释是,“指授予被授权实体销售、制造商品、提供服务或从事与特许人相关的商业活动的权利的协议”。


与意大利不同,印度没有管理特许经营业务的具体法规。根据意大利法律,2004年5月6日颁布的第129号法律对特许经营做出了具体规定,适用于所有特许经营协议,旨在保护特许经营者。然而,在印度,管理受许人和特许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的法律和法规被分为不同的法律,如1872年的印度合同法,该法为特许经营协议的监管提供了基础。其他条例,如1999年的《外汇管理法》、2002年的《竞争法》、1961年的《所得税法》、1996年的《仲裁和调解法》、1963年的《特定救济法》和知识产权法都对特许经营交易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投资于印度的特许经营业务之前,外国投资者明确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是很重要的。这些政策具体规定了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自动途径或批准途径对每个行业进行投资的百分比。


根据投资角度的理解,特许经营业务模式基于特许经营协议中所达成的共识。在起草特许经营协议时,明确定义某些关键要素非常重要。特许经营协议应当对特许人和被特许人之间的关系、经营期限、地域权利、经营标准和程序、特许经营费和特许权使用费、培训和支持条款、选址、广告和品牌、知识产权、终止、保密、保险和其他必要条款做出明确规定。


结论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特许经营已经成为一种可行的、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未来五年,印度的特许经营行业有望增长至1400-1500亿美元。这一增长归功于消费者支出的增加和更多的特许经营机会。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沪ICP备2021027594号-1